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,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5月19日下午,教育部长江学者、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罗必良教授在双周学习会上,以“如何当一名好老师”为题,为经管学院全体教职工分享其近30年的从教心得体会。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曹先维研究员主持了学习会。
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罗必良教授援引韩愈《师说》中对老师的阐释,溯源“老师”的内涵。他指出老师是“明理之人”、“传道之人”、“受敬之人”。罗教授认为老师教知识的同时必须教做人,只有培养有知识、有道德的学生,才能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。
好老师以何为标准?罗必良教授通过引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提出的好老师的“四条标准”,进一步阐释好老师的内涵,即德高为“老”、学高为“师”。同时他还具体结合中学生眼中好老师的“十大标准”、新东方老师的“十大标准”等例子,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一步探讨好老师的现实理解。他认为,这些标准颇有不切实际、泛化虚无之嫌,只会带来应付与机会主义。
罗必良教授认为,好老师是能够促使学生喜欢学习的老师,但是大学课堂学生逃学厌学等现象却普遍存在,这说明老师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学生起码的尊重与回应。罗教授分析其原因后指出,在信息化时代,老师立于讲台的关键不是增长学生的知识,而是要增加他们的“无知”,让“无知”生成“注意力”,激发学生求知欲。因此,提问是老师的最大秘籍。在课堂教学方面,学会提问实质是学会思考的方法,诱导学生提问、让学生渐入“智力状态”往往比回答更有力量。
做一个“好老师”是不容易的。罗必良教授在最后总结到,一个好老师要有智慧,以实现“传道”;要勤奋,以积累知识;要有悟性,以分享知识。使命感基础上的责任心,职业兴趣前提下的持之以恒,或许是“好老师”的基本要素。
“上课吧,老师!”罗必良教授以幽默睿智的话语结束分享,期待所有老师都能成为学生求学路上的指导者与领路人。(文图/ 经管学院 谢庆彪、梁耀明、林丽清)
(责任编辑:邓平宇)